close

淡水河為誰活化觀後感 淡水國中菁英班 81042陳謝鎧

現今的淡水河隨著觀光業的發展而越來越髒,以前的淡水河裡魚、蝦和貝都很多,但是經過一些廢水長時間的摧殘,水中的生物幾乎所剩無幾,取而代之的則是塑膠袋、寶特瓶甚至是一些化學藥物,因此現今的淡水河病了。

 

我常常看到淡水河,因為從我們家望出去,一小段的淡水河便被我截取了,因此我小時候認為這一小段的河流是我最漂亮的寶物,有時候獨特的漁船會在水面上緩緩行駛,看似一艘艘的玩具船在超大水缸裡隨著水波上上下下,時浮時沉。每當夕陽照耀在淡水河上時,天空像是被渲染成橘紅色,而水面發出閃光,而這些閃光就像是天空中放出耀眼光芒的星星,淡水河則像是銀河,我認為這是一天裡面最和諧、最舒適的時刻。

 

我記得半年前去河堤邊,以往的我看到這壯闊的景觀看這海浪一波一波的不斷拍打著堤防邊的石頭,心情一定會很好,但是上次我看到海邊浮著或許是幾天前遊客來吃東西後丟進海中的竹叉,又或著是上面印著「花枝丸」的紙袋,而水有時也會散發出一些嗆鼻的味道,我想這條河他一定在哭泣,他沒辦法忍受這些垃圾掉進身體裡,而最後就這麼病了。

 

我想現在的淡水河欠缺的就是個醫生,而其實醫生就是我們大家,我們只要別將垃圾丟入淡水河中,或許它還有更大的觀光潛力或經濟利益,但是我認為無論何時或何事,在思考時不只是著眼於利益的獲取,更重要的是自然環境的永續經營,如此人與自然才能和平共榮。

 

 

淡水河為誰活化-觀後感 淡水國中菁英班 王翾微

 

從孩提時期以來,一直住在淡水,外婆家也在淡水河的附近,經常都匯到河邊玩耍、散步,我的童年時光和這條河是緊緊相擁在一起的。在淡水,這條河就像岸邊居民的精神象徵,早期的居民沿著這條河安家,和它一起共興榮,也因它共存亡,如今帶給我們的資源,卻被我們取用殆盡,我們能用甚麼還它。

 

文章中提到,最依賴這條河的人是漁民,在早期,淡水河中總能見到以藍為底,紅白為鑲邊,具有特色性的舢板船載著漁民捕漁、掙錢、養家餬口,而如今在各種廢水汙染下的河,早已消失了當年風光,在當地人眼中,只是一條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河,各種魚種、貝類禁受不住無情的汙染,逐漸消失殆盡。漁人簡單的要求─魚能再回來,真的那麼難?小時候隨爸爸逛河邊,聽到釣客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妳真的以為在這條河釣得到大魚?聞一下這水吧!」或許,真的很難!

 

這番話在我心底留下了極度震撼的回響,童稚的我以為,只要是河都可以釣到很多大魚呀!是的,或許幾十年前便可以吧!濃濁的汙水、薰臭的氣味,填滿了我的感官,這條河已在世人眼中成了這副模樣了!政府要活化它,卻總是無法將公部門的行動,和環境互相結合,只求有做事就好,不在乎是否有切中時弊的作為。想要活化淡水河,並不是只在表面上下功夫,而是要妥善評估、尊重生態,實行對淡水河最好的計畫。

 

而如今的活化行動,都只是人們以人定勝天的驕傲姿態去面對環境,好像是施捨於它,忘了自己從何而來。而住在淡水的我們,應該挺身而出為弱勢漁人發聲,讓執政者重視淡水河的真實活化,還給漁人們維生的漁場,讓停靠岸邊的船有出海的機會吧!完成漁人簡單的盼望─讓魚再次回來吧!

 

 

「淡水河為誰活化」觀後感 淡水國中菁英班 劉伯誠

 

今天我在上作文課時,看到一篇有關於淨化淡水河及下游漁民心聲的文章,我覺得那些漁民與執法的政府官員比起來,雖然比較粗俗,比較沒那麼的體面與高知識,但他們絕對是更積極地想要讓淡水往比較好的方向發展的那一方。

 

文章說道水質汙染對漁民的影響非常的大,對他們來說,就好像與河流同生共死,水乾淨時,收入高,漁民的生活自然就會轉好,當河流已經污染到無法再洗淨,魚也無法繼續生存時,他們沒有收入,自然也沒辦法保持住生活品質。之前小學六年級時,全班一起去老街玩,原本應該要是清澈的淡水河,竟然已經變黑色了,水面上漂著一堆垃圾,還散發出一陣陣惡臭,讓人不禁懷疑到底要累積多久,一條乾淨的河流才會變這樣,其實,會發生這種事情就是因為「破窗效應」以淡水來說,剛開始乾淨的時候,沒人會丟東西進去,但當汙染到一個程度時,人們就會開始認為,反正都已經這麼髒了,多我的一張垃圾又不會怎樣,然後河就越來越髒,這才是可怕的地方,政府只要能把河乾淨到那個程度以上,河流自然地就不會再變髒了,但問題在於,那個範圍在哪裡?

 

我覺得這一篇「淡水河為誰活化」的文章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從漁人的觀點來寫,但也不是只有批評,而是提出一個大家都想要擁有的淡水河新風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nmud 的頭像
    sunmud

    晨泥作文

    sunm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