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摹寫--教室的聲音〉淡中資優班 陳昱安
在教室裡,有嘻嘻哈哈的聲音;有腦袋在思考的聲音;有正在說笑話的聲音,教室的聲音形形色色。
教室的聲音形形色色,我們這一班「710」很熱鬧,讓我覺得每天來上學都很好玩。不管上課或者下課都有聊天的聲音;也有老師講故事的聲音,更有同學和老師互相分享趣事軼聞的聲音。下課時,教室常充斥著尖叫、大叫、歡叫、歡呼的聲音。但如果玩得太過火的話,老師就會發出憤怒的聲音,像河東獅生氣一樣可怕。
不管是在哪裡,或是在上哪一節課,只要有我們班的課堂上,就會有很多的聲音。雖然這些聲音大致相同,但是卻包含著淡淡的感情;雖然這些聲音在別的學校、別的地方、別的國家只是像一陣冷風吹來而已,但是在我們的學校,這一份感情是大家都能感受出來的。我們班上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這裡--連聲音都有感情。雖然沒有到豐富、極致,但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們都能感受出來。也正是因為這一份淡淡的感情,讓我們班的同學慢慢的認識彼此,開始建立了一道連接彼此默契和心靈的橋。
聲音是一種工具,要看你怎麼利用它。用得對,它就是一個好的工具;用得不正確,它不只傷了別人的心,也會傷害到自己。所以我覺得聲音這種工具要好好的利用。
〈聲音摹寫--夏天的聲音〉淡中資優班 林弘昇
夏天的聲音很多種,有昆蟲、鳥類、爬蟲類……等等共同譜出的旋律。
夏天的蟬聲就像菜市場叫賣、還價一般吵鬧,有時白天吵不完,甚至到了晚上還一直鳴叫。相較之下,夏天的螢火蟲就乖得如小貓一般可愛。蟬到了夏天就是要奔放的大聲吶喊,才能吸引母蟬出來交配,所以總是無法避免的喧鬧;但螢火蟲會發出光芒,照亮了世界。夏天的青蛙是貝多芬,呱呱生有如天籟一樣的美妙,讓人聽了又想再聽。蟬、螢火蟲、青蛙共同在夏的舞台上分工,青蛙主唱、蟬群合音,螢火蟲則負責為舞台打上最美的燈光,一同創造著美妙的音樂演出。
除了動物之外,植物也會說話表達。夏天的樹發出沙沙聲,虎虎生風的打著鐵沙掌。幫助山地居民抵抗走山的風險,並且用無敵的綠葉進行光合作用,讓人類可以吸到新鮮的空氣。夏天的樹真偉大。
夏天最悲傷的是小朋友的哭聲。六月代表著要離開原本的學校,並且踏上另一個人生旅途,在學校開心的玩樂都成了回憶。畢業後無法和同學日日相聚,除了在家中無聊的做自己的事,只能偶爾找到三五好友打球、下棋。
夏天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昆蟲的聲音也有人的聲音;有歡樂的聲音,也有悲傷的哭泣。真是豐富的夏天。
〈聲音摹寫--童年的聲音〉淡中資優班 李楷瀚
我有一個年齡只有兩歲的堂妹住在嘉義,只要我的爸爸、媽嗎有空,他們就會帶我去看他。雖然他已經兩歲了,可是卻還是不會說話,一張開口,就只會「伊伊呀呀」的叫著。一天,堂妹正玩得開心的時候,不小心跌倒了,尖細、尖銳的哭聲彷彿在空氣中暴跳,這種場面不禁讓我回想起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的外公外婆、阿公阿嬤家度過的,他們總是對我特別好,只要我想要什麼東西,他們都會買給我。住在鄉下的日子也十分幸福有趣,例如在晚上的時候,蟬高亢的叫聲就像是在合唱一樣,於是我常常在這種「安眠曲」中入睡。我的外公和外婆常帶我到海邊去玩,聽著海風「咻呼咻呼」的在我耳邊低鳴,也聽著海水「希哩希哩」的輕聲吟唱,兩種聲音交結在一起,這種自然純樸的聲音總是讓我覺得很悅耳,我經常可以閉上眼睛聆聽這美麗的音樂一整天。
下雨的時候,刺耳的打雷聲在大氣中碰撞著,這種聲音常讓我嚇得退避三舍,下雨淅哩嘩啦的聲音也讓我覺得
〈聲音摹寫--夏日夜晚的聲音〉淡中資優班 劉泓毅
「唧唧唧唧唧唧唧唧……」這天,我待在家裡,聽著外面的蟬鳴,回想起了小時後全家在嘉義的阿嬤家附近漫步的情景……
那天,我們全家走在阿嬤家附近的道路上,晚上夏蟬的「唧唧」聲不絕,我們靜靜的聆聽,享受著這夏日夜晚的音樂盛宴;我們也輕聲細語的聊天,小時候的我很愛玩,也很喜歡大自然,於是開始一一分辨這場音樂盛宴是由哪些非人音樂家所舉辦的。「咕咕--咕--」耳朵靈的我馬上認出了是貓頭鷹;「唧唧唧」我又認出了這是夏日樂手--蟬;「呱呱呱」聽這個聲音,應該是青蛙發出來的吧。就在短短的五分鐘之內,一共出現了三隻同樣的螢火蟲,說不定,他們是結伴來聽這場音樂盛宴的呢!
走了一段距離以後,我們便踏上回家的路。我們一面看著整片的鳳梨田漫步,一面繼續享受這些音樂家的演奏,直到走回了阿嬤家……
現在,我走到前陽台,打開窗戶,仔細的品嚐夏日的夜晚,但也只聽到七零八落的蟬聲,聽不到青蛙;聽不到貓頭鷹;也聽不到鳥鳴,更看不見螢火蟲的身影......
也許這就是都市和鄉下的不同,但當時的夏夜音樂盛宴卻會永遠的刻畫在我心中。
〈聲音摹寫--懷念的聲音〉淡中資優班 段容嫻
在前往補習班的路途中,充滿了惡臭的汽油味。刺耳的喇叭聲就像尖銳的喊叫聲一樣令人忍不住眉頭深鎖,只想逃離。走入補習班的電梯裡,播放著讓人感到舒服的音樂--「卡農」。這首歌的旋律既不是搖滾也不是抖音飄搖的迷幻,而是抒情的在空氣中緩慢流動著。
想到四年前,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我正在街上隨性漫步,突然被一聲巨響所吸引,我疑惑的東張西望,直到有一個聲音對我說「往上看」,我才一抬頭就發現一位青年正對著我揮手,示意我上去。正當我感到十分猶豫時,一陣低緩的音樂將我包圍,於是我猛然一看,看到了他彈琴的模樣,也許是這溫和樸實的琴音吸引了我,我隨著琴聲走到了門前。我鼓起勇氣敲了門「叩!叩!叩!」門打開了,出現的是一位雙眼殘疾的男孩,旁邊則站著他的父親。「請問有什麼事嗎?」他用粗糙但和藹的嗓音問道。我回答:「我聽到了輕快的樂曲,所以才被吸引過來。」原本以為會挨罵的我竟然被邀請了進去。從那以後,我常常三不五時就來串門子,目的是希望能夠一次又一次的聽到這首輕快美妙的曲子。
直到現在,我都很感謝不曾嫌我麻煩,反而熱歡迎我的男孩和他的父親。正因為有他們當年的邀請,我才能聽到這首令人難忘的「卡農」。